开启辅助访问

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教研组作业统筹制度

2022-10-13 8:19 | 发布者:lyp|查看:41

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教研组作业统筹制度

 

一、指导思想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有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区加快教育内涵提质,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动双减政策平稳落地,科学、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领导小组名单

  长(第一责任人):教导主任

  员:语文教导、数学教导、英语教导、各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

 

三、主要内容

(一)分配任务

    教研组负责集体研讨的组织实施,教研组长要根据本组学科特点和实际分配任务,确定研讨的中心主持人。第一责任人总体把握,并在单周教研活动时进行不定期抽查。

分为: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艺术组、体育组、科信综合组、德法组。

(二)学科研究内容

教研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年级特点,积极开展作业研究。

1.语文学科:

1)尝试构建“30+10”或“25+15”的课堂模式,每节课至少留1015分钟用来完成书面作业。

2)适当增加阅读、批注、积累、口语交际、观察生活等非书面作业的研究。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通过反复刷题、额外征订教辅用书等方式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3)作业设计注重有趣性、有效性,与生活链接,增加探究性、实践性作业的比例,探索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同时也可改变一下作业的形式,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尝试变化题型或变换角度,以大语文观看待语文课外作业,如收听收看新闻,向家长复述课文等。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课外作业,如绘画、设计、剪贴、摘抄等。

4)研究作业评价机制,丰富作业评价形式,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激励措施,如颁发“作业免做卡”“作业选做卡”“作业升级卡”“优秀作业兑换卡”等,激发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5)加强命题研究,倡导分层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增强作业梯度性、自主选择性。多设计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把准难度,要遵循大纲,吃透教材,把握年级段训练重点,深入了解学生,考虑个体差异,做到难度有针对性。对于优秀的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提高题,如写小练笔、搜集相关的资料等。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就比较适合做一些字词积累、简单运用等。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课外作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思维潜能得到挖掘,努力争取把作业布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

 

2.数学学科:

1)作业内容选择要紧密结合课时知识点、技能训练点、素养提升点以及学生学习薄弱点,精选精练、精讲精评,切实做到帮助和促进学生达成数学学习课时、单元、阶段性目标。基于大数据的极课练习原则上课内完成,不作课后书面作业布置。

2)加强作业命题研究。作业习题一般可从数学课本或规定教辅中精选,同时更要注重根据班级学生个体差异或班级学情进行自主设计,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功能。

3)拓宽作业形式的研究。在课外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程注重实践。布置丰富多彩、开放的实践性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他们的创新火花,还能引导学生想创新、爱创新、会创新,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有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维。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要作出科学、合理地评判,鼓励为主,用好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渗透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作业评定一般采用等级制度。

 

3.英语学科:

1作业内容要精选,既要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巩固、语言能力的培养、又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要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鼓励教师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基于大数据的极课练习原则上课内完成,不作课后书面作业布置。

2)尊重个体差异,设置层次化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类。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

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完成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弹性,多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和权利。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大都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作业,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就感。

3增加实践性、综合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英语调查访问、角色扮演、说唱诗歌、绘制小报等。让学生通过做和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淡化了作业的痕迹。作业不作全员要求,教师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创意的作业进行表扬和奖励。尽量避免机械重复、单调乏味的作业。

4)联系学生生活,设置生活化作业。教师引导学生随时留意观察周围生活,将与英语有关的资料、信息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百宝箱”,经过一段时间后,请学生将“成果”拿到班内进行交流评比。

5)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设置创编型作业。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储备,可以尝试布置创编型作业。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英语手抄报,或根据课的对话、故事理解进行绘画、编曲创作等。

 

4.音乐学科:

1)体验型作业: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从平常练习之中走出来,让学生自己找到音乐中的乐趣,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感悟型作业:学生们课后继续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的意境,体会乐曲的情感动手自制各种音乐符号,用于训练中使用。听记节奏、听记旋律,模仿大自然音响等,训练学生听觉的灵敏性。从柯达伊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体系、新音乐教学体系、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中外成熟的音乐教学体系中汲取合适的音乐实践形式和方法。

3)创造型作业:针对所学歌曲的意境为歌曲改编歌词、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创编短小的旋律。创编所学歌曲的情景剧,学有余力的尝试用乐器创编二声部旋律,培养和谐的音乐美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4)活动型作业:每到学期末的时候要给学生们充分的展示机会,让他们将自己在本学期内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在实践中去,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演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达到通过活动来培养人才的目的。

 

5.美术学科:

1)画一画:在美术课外作业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见到的有趣的人、事、动物、植物等,以简笔画、水彩画、素描、静物等方式表达出来。学生还可以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自主创造、设计出自己喜爱的画面。

2)做一做:手工制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习得动手操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培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3)旅游参观:教师可以布置照相、绘画、感悟等方式,充分利用这些美术资源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4)设计创造:美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综合现实中的人和物,设计出自己想象的物品。对于我们小学来说,每年都有绘画比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比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畅想未来。对于当地组织的设计邮票、书签等美术创意活动,也可以作为美术课外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6.体育学科:

1)常规型作业: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的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虽然每次不必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是要贵在坚持。每天或者隔天布置一次,内容没有难度、基本相似,这样的作业的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养成型作业:此类作业的目的在于注重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习惯的养成,不刻意强调强身健体与传承体育文化。通过增加体育的趣味性,减少作业的难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自主参与的意识。

3)观赏型作业:通过各类体育型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喜欢的运动或者未涉及过的运动项目,他们就会更认真地观看视频,模仿这些运动技术动作,进而使他们的运动兴趣得到提升,有力于课堂的进一步学习与探究

 

7.科学学科:

1)概括出一些适合学生课外完成的小学科学课外作业基本类型。

2)在课外作业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丰富科学知识,对科学探究有了更深的认识,体验科学课外探究的乐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教研组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形成有效解决课外作业中的各种问题的策略,真正使科学课外作业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8.信技学科:

1)口头问答型

这种类型的作业,适用于快速检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到位。

2)上机实践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比较多的关于软件学习、技能提升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布置上机实践型的作业,以促进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

3)软硬结合型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同时学习软件与硬件的知识,并将其相互结合从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4)综合拓展型

这种类型的作业,一是为了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更高要求的任务,从而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9.德法学科:

1)理论性的作业:在德法课堂上,教师进行教材讲解时通常会涉及一些对内容的来源和出处进行追根溯源。对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知识阅读与整理类的作业,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阅读量与熟练度。

2)实践性的作业:经过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与讲解,学生的大脑中会形成一个自我认知基础和理论分析体系,并初步形成一定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和精神。这时,教师就需要设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将学生的理论认知转化成为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注重自我言行,不做违背道德与法治的事情。

(三)注重各学科组老师的专项培训

利用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各学科老师进行作业布置研究学习。

1.利用教研活动,各教研组组长组织各学科老师学习“双减”政策,为科学、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提供理论支撑。

2.骨干教师、党员教师进行作业管理专项培训,指导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科学构建作业管理机制,分层设计作业,让作业真正发挥其助学功能。引导全体教师重视向课堂教学要成效,努力转变育人观,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3.采用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研组进行作业设计。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参与的作业管理机制,构建有效作业管理网络。

2、建立健全教研组审核机制。

各备课组、教研组作业设计要报学科组长审核,审核通过方能布置,坚决杜绝随意作业、无效作业。时间:每个单周的周五下午2点前,待负责人审核后下发各教研组具体落实。

3完善监督考核。

1)第一责任人定期检查和统计各教研组作业的总量和批改情况,分析作业质量

2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确保将作业管理具体要求落实到位。



| ( 沪ICP备202002619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6335号 )

GMT+8, 2024-5-8 15:5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