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世外教育集团首届华师大中青年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系列报道(二)

发布者:郭语言发布时间:2023-09-19浏览次数:312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改革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自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以来,世外教育集团紧紧抓住课程与教学这一核心内容,组织集团各学校深化研究和实践,并充分利用本次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学习平台,邀请大学教授及知名校长为大家带来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习盛宴。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叶王蓓副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爱国主义与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叶教授以上海市和香港两地爱国主义课程设计为素材,通过对比不同设计之间的优劣,介绍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在论述国家认同、伦理道德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中,通过对人教社教材和培生教材进行详细的指标对比和归因分析,让参训的校园长们厘清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和方法;结合“博物馆里的教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阐明了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课程开发和学科德育相融合的实施路径。

叶教授的讲座就如何设计和研发爱国主义主题课程为大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考路径和操作方法,在“双新”背景下,为各学校切实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张人利校长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教学方式视角》主题讲座,从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后茶馆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和深度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三个方面展开。整个讲座深入浅出,张校长以其睿智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现象“抽丝剥茧”,直指本质。

张校长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让学员们坚定了“育人方式的转变首先体现在教学方式的优化上”这一核心理念,以教学方式的视角研究课堂教学,从而推进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新课标的有效实施。

课程与教学变革绝不是口号,而是源自于当下对国家教育形势的重新审视。讲政治、讲专业,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必须要具备的素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将课堂教学研究置于学校的重要之位,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构建“双新”背景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全面育人的学校课程体系,持续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变革,是当下学校必须要肩负起来的内涵式发展要务。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徐谊题为《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变革》的讲座,从为何要进行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变革、基于领导力的视角如何强化课程领导、在学校课堂教学变革中如何践行新课程新课标三个领域,结合国内外教育背景,运用大量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专业性极强的阐述。

徐院长尤其谈到了学校变革的三个层面:

1.在教育哲学层面,从教育教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来思考;

2.在行动体系层面,进行逻辑自洽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建构;

3.在实践行为层面,对有价值的经验和案例进行总结提炼。

徐院长的分享使学员们明确了学校变革的聚焦点:教师是最大的变量,让每一位教师获得发展,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课程是第二大变量,不一样的课程带来不一样的经验,不一样的经验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教学是第三大变量,始终聚焦课堂,持续改进课堂是学校永恒的命题。

 

上海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雷新勇的《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成绩报告》专题讲座,从考试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系列工具、考试数据的图解表示、CCT理论和考试结果信度和误差分析、试题的数据分析、成绩报告的呈现方式及主要目的、成绩报告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类型及其基本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雷院长介绍了众多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国内外数据样例,让学员们明白,所有考试都属于教育测量工具,是教育评价中非常基本的、核心的获取信息的方法,结果是为了进行下一步科学的教育决策。由此,带给校长们诸多启示,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将考试评价与新技术深度融合,如何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如何朝着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方向做好命题研究,以此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等。

 

课程建设与教学变革对于一所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影响。通过第二篇章的培训和学习,校长班学员们站在了更多元的视角去理解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去理解教育改革的使命,理解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即课程与教学变革的逻辑系统和操作要领,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操作方法,他们将带着丰富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对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更全面的思考和认识,回到各自的岗位,不断去探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路径,将自己的收获和思考有效转化为各校谋划新学年工作的系列实质性举措,推动世外教育集团在课程和教学领域的不断突破。

 

撰稿:吴欣怡  穆阳

摄影:李波  潘晶

审稿:杜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