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各从其类,教“一”知“三”

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初中教师中考方案学习研讨培训班(语文)

发布者:系统运营发布时间:2020-11-30浏览次数:443

      初三复习紧锣密鼓,时间紧迫,一分钟恨不能掰成两分钟用。如何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冥行盲索”?如何脱离“题海战术”的“苦海无涯”?在9月20日的中考方案学习研讨培训班上,上海市青语会会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曹刚老师告诉上海教育集团的各位语文教师:盲目做卷要不得,复习材料结构化才是出路。

效能优化,成本管控:语文教学也要谈“产出”

      一上来,曹刚老师犀利地指出了学生语文复习做卷的两个问题:“越做越差”和“前做后忘”。相较于对错易辨、进退直观的其他学科,学生不太容易从语文学科中获得自我效能感——题做得多,却依然迷茫;投入多,功效却不明显。

      曹刚老师给各位语文教师算了一笔账:初三复习,语文教师手上最多能有多少课时?透彻讲通一篇现代文阅读,又要多少时间?一个班最多到手80个课时,拿来无休无止地做卷子,又怎么够用?所需的课时与师生的精力,就是老师手上的“成本”。无论教师如何千方百计地“搜刮”,成本终究是有限的。

      面对成本的现实,“题海无涯苦作舟”显然是行不通的。生也有涯,而题海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合理管控成本,优化效能,才是语文教师提高“产出”之道。

各从其类,教“一”知“三”:复习材料结构化

      如何优化效能、提高产出?篇卷子从头做到尾、只做不讲、多做少讲,都是让学生只知答案、不知其所以然。投入成本多,产出却低。曹刚老师不仅指出了问题,更给出了解决方案——复习材料结构化、单元化。

      现代文阅读,要让每篇阅读“各从其类”。就像统编教材强调单元教学一样,复习教学一样也要分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元。一类一类地做,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教,才是有结构、有目的地学。

       教”是为了“学”,教一篇文本是为了学一类文章。孔子认为“举一隅而以三隅反”,才是学到位。而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举出典范的“一隅”,“教一”以“知三”。语文教师需要在一类文章中选出典范的样本,从核心问题出发设计问题链,促进学生掌握一类文章的阅读思考路径。

      曹刚老师以《爸爸教我读中国诗》为例,展现了如何讲清行文内在逻辑和思路:从不同人物切入不同视角、不同线索;从人物的身份切入人物的形象;从内容概括到内容的联系。从文章主旨句的修饰语推敲内涵与情感。

计划先行,精确安排:进度与命题一体化

      复习材料结构化的前提,是要有精确安排的计划。按中考命题所占比例划分不同类型文章所占课时,是计划先行的基石。曹刚老师统计中考文篇类型占比数据,给出了准确的课时安排比例。

      而计划精确到周,并且将教学进度与考试命题紧密联系,则是计划落实的基本。测验与单元复习一体化,所练即所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信体验。

以读促写,增效减负

      按文篇类型单元化复习,训练阅读思路的同时,也是在训练写作思路。以读促写,就是曹刚老师对“如何提高写作”的回答。结构化复习不同类型文篇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自己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能力。

      增效减负,是每一个老师的目标。而曹刚老师则在语文学科,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系统办法。各从其类,教“一”知“三”,让语文复习更高效能、更高“产出”。


青浦世外中学:张炜晴

审稿: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  杜淑贤